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现有环境工程、水务工程和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学院现有教学科研人员60人,其中闽江学者2人,福建省教学名师1人,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厦门市优秀教师1人,厦门市“双百计划”领军型创业人才1人,校鹭江学者3人、首届党员名师先锋岗1人。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素质精良,94%具有博士学位,96%为双师双能型,75%具有高级职称,47%具有海外学术背景。此外,学院还聘请了多名国内外院士、环境领域知名学者、企事业单位专家为我院客座教授。
学院教学科研硬件基础雄厚,拥有4000平方米的专业实验室,5000万元的专业实验设备和仪器。建设有福建省农村污水处理与用水安全工程研究中心、环境生物技术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9个科研平台。研究领域涉及环境污染控制、流域综合管理、环境生态系统规划、能源系统规划、自然生态保护、气候变化等。近年来,承担了国家及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在SCI杂志上发表论⽂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科研经费达5000万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厦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市专利奖1项等。形成了以污水处理、饮水安全、海绵城市建设以及环境系统分析为特色方向,为学生学习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提供了有力支撑。
学院秉持“以学生为本,为产业服务”的办学理念,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根据社会和行业需求,积极探索校企和国际合作办学,着力构建实践性、创新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已与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河海大学、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里贾纳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机制;与省内外50余家企事业单位共建了本科生联合培养基地,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作为校外导师,共同承担学生的培养工作。一批优秀的学生被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加拿大里贾纳大学、丹麦科技大学等国内外高等学府录取。学院建立与专业相匹配的素质和能力培养体系,推动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并多次获奖。学院持续打造“河小禹”社会实践活动,成立“河小禹”青年志愿护河队,践行生态文明建设。
“明理精工,与时偕行。”我们的精彩,期待您的参与,愿同学们在厦门理工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厚积薄发、学有所成,梦圆理工。
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800字内)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四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东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掌握环境工程的系统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能力,具有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职业道德、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国际化视野与终身学习意识的应用型人才。毕业后可在环境保护及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管理、维护和技术支持等工作。
【专业特色】
环境工程专业自2007年招生,是学校重点建设的专业之一。2018年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IEET),2021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形成“亲地方产业、重两岸合作、融国际先进”的办学特色。
(1)亲地方产业。本专业围绕乡村振兴、海绵城市建设等发展需求,为环保产业发展及“国家生态市”建设输送大量专业人才。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支持下,建设了多个生活污水处理示范项目。教师均为“双师双能型”,校外实习实践基地达到30多个,并通过多层次的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创新创业训练、学科竞赛、开放性实验、社会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2)重两岸合作。厦门与台湾同根同源,往来合作便捷。通过IEET认证,借鉴台湾高校经验,人才培养符合工程师标准。本专业与台湾成功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中原大学等有良好的交流与合作,经常开展闽台师资培训和学生交流,并资助教师赴台学习。
(3)融国际先进。专业由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团队创办,融合了国际先进办学理念。在兄弟学校里贾纳大学支持下,成立了我国首个中加联合膜技术教学与研究中心。同时,本专业聘请了多名海外学者为客座教授,过半教师具有海外教育背景。学生赴海外留学深造比例高。
【主干课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环境规划与评价、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工程技术经济、环境管理与法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能顺利地融入社会。毕业后可在生态环境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设计单位、环保企业等就业。随着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国家对环保的支持以及投入也越来越大,环保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环境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也越来越好。近3年平均就业率98%以上,60%以上的学生毕业后从事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工作;另有15%左右的学生攻读硕士研究生,其它的学生毕业后分别进入公务员系统、教育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
水务工程专业(本科四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与团队精神,良好的创新精神与终身学习意识,以及一定的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技能熟练、适应性强;掌握水资源规划与利用、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水处理技术等专业知识;具备应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开展相关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在水务、水利、市政、环保、农林等涉水行业从事与水务工程有关的规划、设计、施工、生产运营与管理工作,以及相关的科研工作,能逐步成长为本领域的技术精英(骨干)或中高层管理专家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在本专业领域经过5年左右的实践锻炼,具备工程师或与之相当的专业技术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
【专业特色】
水务工程专业是我校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致力于培养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亲产业的复合型水务新工科人才。该专业在教学培养方案、软硬件建设及人才培养效果上已形成如下鲜明特色:
(1)教学培养方案特色:围绕水务工程的内涵,培养方案强化了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三大学科相关知识的交叉融合;设置了智慧水务选修模块以呼应智慧水务新时代发展的人才培养需求;此外,主要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均配合理论教学设置了实验课、课程设计、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以强化动手型水务新工科人才的培养。
(2)软硬件条件特色:该专业教师100%为毕业于同济、中科院、日本北海道大学等国内外名校的工学博士,且均拥有企业工作或进修经历与行业资格证书,即教师100%为双师型。在硬件条件方面,该专业校内拥有完备的教学实验室体系、多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及各类大型贵重仪器设备;校外拥有厦门市水利局、厦门水务集团、市政设计院等3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
(3)人才培养效果特色:该专业毕业生动手能力强,亲产业、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学生就业率高,名校考研录取率突出。近三年该专业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高达97%;考研最终录取率平均高达24%,其中考取同济大学、河海大学等985、211和国外知名大学的学生更是占到总录取人数的近30%。
【主干课程】
工程力学,水力学,结构力学,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水泵与水泵站,工程水文学,水分析化学,水处理微生物学,生态与环境学,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水质工程学Ⅰ,水质工程学Ⅱ,水资源规划与利用,城市水利工程,城市防洪与排涝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具备城市水资源规划与利用、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水处理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在水务、水利、市政、环保、农林等涉水行业中的相关政府部门、设计院、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水务工程有关的规划、设计、施工、生产运营与管理工作,以及相关的科研工作,就业前景十分良好。
环境生态工程(本科四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针对国家和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特别是区域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实际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宏观生态视野并掌握微观生态治理技术,具备环境学、生态学与工程学等多学科专业素养,能够综合运用环境生态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同时具备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生态环境修复、环境生态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方面工作的卓越工程人才,或在政府机关、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保护和管理等相关领域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专业特色】
专业特色包括以下方面:
(1)专业师资力量及专业教学条件基础雄厚。教师队伍中专任教师博士学历占比90%,海外学习及访学经历占比45%,双师型教师占比96%。同时,本专业依托福建省农村污水处理与用水安全工程研究中心(省级)、环境生物技术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级)、厦门市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厦门市膜技术研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和中加联合教学与研究中心等科研与教学平台,为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提供重要支撑。此外,已建有教学实验室约3600平方米,累计仪器设备约2500台(套),总值约4600万元。
(2)产学研融合及国际化水平高。先后与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厦门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厦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等30余家政企事业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上述单位成为环境生态专业实习基地,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提供有力支撑;学院具有中加合作办学经验,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建立卓有成效的交流合作,为建设和发展“国际化、亲产业”的新兴专业提供基础。
(3)专业人才需求迫切、就业领域广阔。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任务尚未完成,生态文明建设仍面临巨大压力,而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复合性、长期性对环境生态学科的人才提出了更高需求。随着国家省市重大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的实施,亟需将生态保护融入规划设计,本专业为新形势下培养环境生态专业复合型人才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主干课程】
核心课程:微生物生态学、环境工程学、基础生态学、环境生态工程原理、生态监测与评价、城市生态规划、湿地生态工程、水生态修复技术、水污染控制工程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具备环境生态过程与效应,生态工程设计与环境污染防治,环境生态模拟与系统规划,生态调查分析与环境监测,环境生态评价与管理等核心专业知识,就业领域广阔,主要包括生态、环保、能源、市政、工程等行业相关政府部门、规划设计院所及企事业单位。本专业本科毕业生亦可报考资源与环境、生态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市政工程、环境管理等专业研究生,从事环境生态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